1.手病(指痛、手酸、腕痛)
五指不伸——中渚。(《灵光赋》)
指痛挛急——少商。(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)
手指连肩疼——合谷、太冲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手连肩脊痛——合谷、太冲。(《席弘赋》)
手腕难移——腕骨。(《玉龙赋》)
两手酸痛难持物——肩髃、曲池、合谷。(《胜玉歌》)
手痛麻木——曲池、合谷。(《席弘赋》)
满手生疮而痛——劳宫。(《玉龙歌》)
简析:手指痛可针中渚或少商、四关(合谷、太冲),四关穴还可治手指连肩之大面积部位痛。手腕痛可取腕骨;手痛、手麻可取曲池配合谷。满手生疮针劳宫,或系取之于“诸疮痛痒,皆属于心”,而劳宫又属荣穴,荣穴能清火之故。
2.手臂
手臂红肿——中渚、液门。(《玉龙赋》)
手臂红肿连腕——液门、中渚。(《玉龙歌》)
臂疼背痛——手三里。(《胜玉歌》)
两臂顽麻——小海、手三里。(《百症赋》)
手臂李痛——肩髃。(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)
臂痛——肩井、曲池。(《标幽赋》)
臂痛——肩井。(《玉龙赋》)
两臂难任——肩井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两臂难堪(即两臂不举及疼痛)——肩井、中渚。(《卧岩》)
急疼两臂气攻胸——肩井。(《玉龙歌》)
简析:手臂痛或肿,歌诀并未指明系上臂或下臂。取穴以肩部之肩井最常使用,其次为手部之中渚及肘部之手三里使用较多。
3.肘病
肘中疼痛——曲池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肘痛——尺泽、太渊。(《席弘赋》)
肘挛痛——尺泽、曲池。(《玉龙赋》)
肘痛筋急——尺泽、合谷。(《卧岩》)
肘痛筋紧——尺泽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肘臂筋急——尺泽。(《玉龙赋》)
两肘拘挛——曲池、尺泽。(《卧岩》)
两肘拘挛——曲池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简析:肘痛以曲池穴及尺泽穴最为常用。两肘拘挛亦以曲池或尺泽最为常用,亦有两穴合用者。
4.肩背
肩背疼——手三里、中渚。(《卧岩》)
肩背痛——手三里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肩连脐疼——手三里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肩上连脐痛——足三里。(《席弘赋》)
肩背诸疾——中渚。(《肘后歌》)
伤寒肩背痛——中渚。(《席弘赋》) X
肩背风气连背疼——背缝。(《玉龙歌》)
肩背风劳——肾俞、三间。(《席弘赋》)
肩脊疼——五枢、背缝。(《玉龙赋》)
肩端红肿——肩髃。(《玉龙歌》)
两肩风湿——肩髃。(《玉龙赋》)
简析:歌诀中肩背痛取穴以手三里或中渚穴最常使用,均在肘以下,取用极为方便。
5.手部其他病症
筋急手难伸——尺泽。(《玉龙歌》)
挽弓开不得,筋缓莫梳头——曲池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手臂拘挛——尺泽。(《肘后歌》)
偏风手不收——曲池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简析:筋急难伸,不论手或肘均以尺泽为主,其次为曲池穴。歌诀取穴一般平均一二穴。
6.腿股髀髋痛
股腿转酸——环跳、风市、阴市。(《胜玉歌》)
腿风湿痛——环跳、居髎、委中。(《玉龙赋》)
腿脚重痛——髋骨、膝关、膝眼。(《玉龙赋》)
腿痛——环跳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腿痛——后溪、环跳。(《百症赋》)
腿股风——环跳、居髎、委中。(《玉龙歌》)
腿胯连腨痛(腨即腓肠肌部)——环跳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两腿疼——髋骨。(《玉龙歌》)
腿疼驱残——髋骨、膝关。(《卧岩》)
髀痛——肩井(髀即大腿之上段)。(《胜玉歌》)
髋痛腿痛——足三里。(《席弘赋》)
简析:古歌诀中治腿股痛似以环跳最为常用,其次为髋骨穴。肩井治腿股痛有对应之意。远处取足三里、肩井、后溪,此三个远处穴位恰好位于阳明、少阳、太阳经上,可视为治腿痛之优选。
7.膝股痛、膝脚痛
股膝痛——阴市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股膝痛——阴市、风市。(《卧岩》)
股膝肿——太冲。(《肘后歌》)
脚膝经年痛不休——昆仑、太溪。(《肘后歌》)
脚膝肿——至阴。(《席弘赋》)
脚痛膝肿——足三里、绝骨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。(《席弘赋》)
脚膝诸痛——行间、三里、申脉、金门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腿软膝肪酸——足三里(音恒即胫骨)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
简析:膝股痛以阴市为主穴,远针取太冲。也可取风市,膝脚痛以足三里救常用,其他可针之穴甚多。
8.膝痛
膝痛——阳陵泉(灸)。(《席弘赋》)
膝肿痛——阳陵泉、阴陵泉。(《玉龙赋》)
膝肿——行间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两膝肿——膝眼、足三里。(《胜玉歌》)
膝头红肿——膝眼、膝关。(《玉龙歌》)
膝肿——行间。(《胜玉歌》)
膝肿、目疾——行间、晴明。(《卧岩》)
鹤膝肿劳——尺泽、曲池、风府。(《肘后歌》)
鹤膝风——阳陵泉、阴陵泉。(《玉龙歌》)
膝痛并麻木——阳陵泉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膝头难伸屈——委中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简析:膝痛多取膝部之阳陵泉,可配阴陵泉或膝眼。远取以行间为佳,也可针尺泽、曲池,有对应针法之意。
9.脚痛
脚痛——商丘、解溪、丘墟。(《玉龙赋》)
脚腕痛——昆仑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脚腕痛——昆仑、丘墟。(《卧岩》)
脚背疼——丘墟、解溪、商丘。(《玉龙歌》)
脚跟痛——仆参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后跟痛——仆参。(《灵光赋》)
脚盘痛——内庭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踝跟骨痛——昆仑、绝骨、丘墟。(《胜玉歌》)
牌枢脚痛——丘墟。(《灵光赋》)
脚连胁腋痛——环跳、阳陵泉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肿红腿足草鞋风———昆仑、申脉、太溪。(《玉龙歌》)
简析:脚腕痛以昆仑穴为主,可配丘墟;脚背痛以商丘穴配丘墟及解溪;脚腕痛以昆仑为主。踝跟痛针昆仑、丘墟、解溪。从上述可知,丘墟及解溪为脚痛(脚腕、脚背、脚踝痛)常用之配穴,但丘墟单独亦可治牌枢痛。脚跟痛则取仆参为主穴。
10.行步困难
行步难移——太冲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行步难移——太冲、丘墟。(《卧岩》)
两足难移——悬钟、条口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行步艰难——太冲、三里、中封。(《玉龙歌》)
行步艰楚——足三里、中封、太冲。(《玉龙赋》)
行步艰难——中封、太冲。(《胜玉歌》)
两足不能行——太冲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足肿难行——太溪、昆仑、申脉。(《玉龙赋》)
简析:行步艰难大多医家皆以太冲穴治疗为主,其他配穴可选中封或足三里、丘墟。太冲为肝经之输穴,亦是原穴,肝主筋,太冲穴五行属土,可肝脾并治。针刺太冲时贴骨进针,穴下有太冲脉,针刺太冲筋肉骨脉皆治,疗效自是非同小可。
11.腿部其他病症
腿脚乏力——风市、阴市。(《玉龙赋》)
膝腿无力——风市、阴市。(《玉龙歌》)
两足酸麻——太溪、仆参、内庭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两足难伸——支沟。(《肘后歌》)
两足拘挛——阴市。(《灵光赋》)
足缓不能收——绝骨、条口、冲阳。(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)
举足不能起——阳陵泉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躄足(躄足指足不能行)——悬钟、环跳。(《标幽赋》)
足趾麻木——太冲。(《席弘赋》)
简析:阴市为治腿脚膝之要穴,常用治膝痛、两足拘挛、股膝疼痛(配风市)、腿足无力(配风市)。腿脚无力针风市、阴市。总结前述几个歌诀,两足难伸远取支沟,以上治下,较为特殊。
12.脚气
脚气——复溜。(《胜玉歌》)
脚气——绝骨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。(《玉龙赋》)
脚气——阴跷、阳跷、阴陵泉、阳陵泉。(《灵光赋》)
寒湿脚气——三里、三阴交。(《玉龙歌》)
脚气酸痛——肩井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。(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)
脚气并膝肿——承山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简析:脚气之取穴局部取复溜,其次以三阴交、足三里、阴陵泉等脾胃经穴为主,可以说是健脾胃、补土祛湿之法。其他如阴陵泉、承山亦可作配穴。
13.转筋及筋挛、筋痛
转筋——金门、丘墟。(《百症赋》)
转筋——承山。(《灵光赋》)
转筋——承山、昆仑。(《卧岩》)
转筋——然谷、承山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转筋——承山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转筋——昆仑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腿转筋——承山、昆仑。(《席弘赋》)
小腿转筋——承山、内踝尖。(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)
两股转筋——承山。(《胜玉歌》)
霍乱转筋——承山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筋拘挛——尺泽。(《胜玉歌》)
筋挛骨痛——魂门。(《标幽赋》)
筋骨痛——尺泽。(《肘后歌》)
酸痛筋莫展——委中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简析:转筋一般指小腿肚转筋而言,各家几乎一致以取承山穴为主,其次则取昆仑穴,再其次可取金门、丘墟、然谷等穴作为配穴。筋拘挛取尺泽穴,尺泽为肺(金)之水穴,泻之能使金不克木,筋即松弛,且尺泽旁有一大筋,针尺泽贴筋,善治筋病。筋挛痛取魂门,盖魂门穴在肝俞旁,肝藏魂,亦主筋,针之有效。
14.冷风湿痹
冷风湿痹——环跳、阳陵泉、三里。(《杂病穴法歌》)
冷风湿痹——环跳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冷风冷痹——环跳、脊中。(《席弘赋》)
风冷湿痹——环跳、阳陵泉。(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)
冷痹肾败(指肾气不足又感受风湿之骨痛)——足三里。(《通玄指要赋》)
冷痹肾败——足三里、小海。(《卧岩》)
风痹复无常——委中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风痹痿厥——大杼、曲泉。(《肘后歌》)
遍身风痹麻——阳陵泉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15.四肢其他病症
湿寒湿热(湿寒指素有湿邪,复感寒邪之证;湿热指内热郁遏,兼水湿停滞之证)——下髎。(《百症赋》)
风邪痛——犊鼻。(《灵光赋》)
打扑伤损破伤风——承山。(《肘后歌》)
痉病——颅息。(《百症赋》)
四肢冷厥——内庭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四肢重—通里。(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)
简析:冷风湿痹最常用环跳、足三里、阳陵泉三穴之一,此三穴可单独应用,两穴或三穴合用效更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